摘要 确定于1983年的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在中国俨然变成了一个集中打假的日子。近几年随着人们头脑的灵光和语言的发达,“假”这个字逐渐被“山寨”这个词所代替。从食品到服装品牌...
确定于1983年的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在中国俨然变成了一个集中打假的日子。近几年随着人们头脑的灵光和语言的发达,“假”这个字逐渐被“山寨”这个词所代替。从食品到服装品牌,再到家用电器,“山寨”无处不在。
中国消费者协会决定将今年3.15主题确定为“消费与安全”。这消费与安全的含义包含了很多方面。首先,安全权是消费者的一项重要权利。《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九项权利”,其中第一项就是“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标准不同如何规范?
自牛奶被多次曝出安全问题后,许多消费者开始转而购买家用豆浆机,自制豆浆来满足补充营养和健康安全的需求。然而一直以来被厂商冠以“健康饮食”名号的家用豆浆机,在去年却赢得了“健康杀手”这样一个称号。原因是去年某知名豆浆机厂商被知名人士爆出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规范的“工业润滑油”。
该爆料人表示,是从“相关行业组织高层获得的上述内幕消息”,由于食品级润滑油与工业级润滑油价格相差巨大,为降低成本,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都使用工业级润滑油替代,并已成为行业潜规则。
一位来自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教授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根据他的了解,包括豆浆机之类的一些食品加工机械中,确实有使用工业润滑油的现象。他说,如果传动部分密封不好,出现泄漏,对人体将产生危害。工业润滑油是有替代品的,可以做到减少对人体的危害。但这类食品级润滑油成本较高,同时其润滑效果较差,因此一些企业就使用工业润滑油。
该爆料人还表示,小家电里的润滑油经过电机运转产生热量后会蒸发,而它们只与食物隔了一层玻璃罩或者塑料罩。包括豆浆机、果汁机、咖啡机等小家电在内,都有可能存在类似潜在威胁。但出口到国外的产品,用的一定是食品级润滑油,因为目前许多国家都要求食品加工机械必须使用食品级机械专用油,否则将被禁止进入当地市场。
不少消费者会质疑,为什么对外出口的产品润滑油就是符合食品级,而对内销售国人的确是工业润滑油,此不对等待遇究竟是何故?其实这种现象背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相关标准的缺位。由于国内尚无专门针对食品级润滑油认证机构,食品业使用工业润滑油的安全成为监管的真空地带。行业标准的缺失,加上企业为控制成本的不自律行为,必然造就了市场管理混乱的现象出现。
前段时间豆浆机标准化工作组成立后,作为豆浆机标准化领域的核心权威组织,在家电标准化技术标委会的领导下,将有可能推动豆浆机行业发生变化。豆浆机国际标准立项成功,商用豆浆机、《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要求豆浆机的特殊要求》等豆浆机相关标准制修订工作全面展开推进,这意味着中国的豆浆机行业走向全面规范化,也让消费者对豆浆机的选购更加理性,消费者的权益有了明确的保障依据。
至此豆浆机工业润滑油事件也算是告一段落了,一次全民的“围剿”,催生出一个新的行业标准,也算是此事件的一大收获。其实,对于行业标准的缺失造成的一系列问题,无法说出个孰是孰非,这就更需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严格自律。我们期冀有更多的行业标准在家电领域诞生,但我们不希望标准的诞生是有令一起“门”事件而引发。
虚假宣传防不胜防
其实企业在宣传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夸大或夸张,只要是适当、适度,大家都能理解。可如果无中生有,甚至产品可能对消费者造成伤害,如此负面影响相信不是一个召回与致歉就能挽回的。股价下跌,消费者忠诚度降低,对企业来说也无疑是个重创。作为企业来说,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也应该以“诚”为基本出发点,多做一些有着实质意义上技术改革及产品创新,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给消费者的生活带来便利。
行业标准有待确立 企业诚信期盼建筑
正所谓利字当头,标准缺失。我们期盼国家有关部门能尽快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与标准,强化市场监督,规范企业标准。有据可依的执行标准能有效监管混乱的市场。只有制定实施具有适用于整个行业的有效力的行业标准,才能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为企业和广大消费者带来切实的利益。
同样,我们也希望能有更多企业能够自觉自律,将消费者丢失的信心能够重新拾回。让消费与安全,不仅仅成为一个口号;让消费者的权益不单单只有在“3.15”这一天才能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