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械加工领域,材料硬度的升级迭代,正给众多企业带来新的挑战。当适配低硬度材料的设备、工艺与普磨砂轮,遭遇 HRC55 - 65° 甚至更高硬度的新材料 时,“磨不动、效率低、设备损” 等问题频发。
许多客户本能地将希望寄托于超硬材料砂轮,却忽视了一个关键事实:高硬度材料加工是设备、工艺、工具协同作用的系统工程,任何单一环节的改变,都难以全面解决问题。
*为方便表述,文中将硬度在 HRC25 - 50° 左右的材料称为低硬度材料,硬度在 HRC55 - 65° 或者之上的材料称为高硬度材料。
客户现有加工状况
客户在加工低硬度材料时,设备多为老式机型,工艺更新缓慢,工具主要采用刚玉、碳化硅等普磨砂轮。
而当他们尝试加工高硬度材料时,问题便暴露无遗:砂轮中的磨料强度无法满足高硬度材料的加工需求,难以实现有效切削,也就是常说的 “磨不动”。
这种情况下,不仅砂轮使用寿命大幅缩短、材料去除效率低下,设备承受的载荷也会显著增大,极易造成设备损伤。
客户的常规解决思路
面对上述困境,客户往往会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放在更换超硬材料砂轮上,期望借此攻克难磨难题。在被加工零件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形下,这一思路确实能够取得一定成效,具有可行性。
然而,当涉及到有一定精度与表面质量要求的零件加工时,单纯更换工具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想要实现高硬度材料的高精度加工,需要从设备、工艺、工具 等多个维度系统考量。这些要素紧密相连,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或薄弱,都会成为加工过程中的 “绊脚石”。
1设备因素:
加工高硬度材料,通常需要设备具备足够的刚性,否则难以保证加工精度与质量,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设备损坏。并且,使用超硬砂轮时的线速度普遍高于普磨砂轮,若线速度不足,会直接影响磨削性能。
2工艺因素:
技术人员是否掌握加工高硬度材料以及使用超硬砂轮的相关知识和经验,是加工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缺乏适配的加工工艺,即便拥有先进的设备与工具,也难以发挥其真正价值。
3工具选择:
只有依据设备与工艺条件,合理选择合适的工具,才能够有效解决加工难题。设备、工艺和工具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因此,当客户提出高硬度材料加工需求时,我们需要帮助客户全面评估设备性能、梳理现有工艺、精准匹配工具。
若客户仅将目光局限于更换工具,应及时向其说明系统性解决方案的重要性。
唯有秉持严谨的态度,综合考量各个环节,才能为客户制定切实可行的加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