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了光伏行业制造业企业座谈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主持,14家光伏行业企业及光伏行业协会负责人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科技创新、市场竞争、行业生态建设等方面进行交流,介绍企业基本情况、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笔者获悉,光伏四大产业链公司掌门人悉数到场。有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协鑫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共山、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TCL中环董事长李东生、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晶澳科技执行总裁杨爱青,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执行秘书长刘译阳等。
这场座谈会的核心无疑是:综合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
李乐成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关于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决策部署,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综合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李乐成认为,行业协会要发挥政府和企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企业加强行业自律,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合力营造良好产业生态。李乐成还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进一步加大宏观引导和行业治理,强化标准引领和服务保障,持续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为推动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最近光伏反内卷声音持续高涨,是否意味着一场“光伏供给侧革命”即将拉开帷幕?
重磅官媒轮番发声
2024全年及2025一季度,光伏主产业链在A/H股上市公司合计净亏损近800亿元,几乎吞噬了过去三年的利润,激进价格内战是行业雪崩的导火索。
6月30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官微最近发布题为《一锤定音!——破“卷”三轴联动:政府引路、行业自律、企业求变》的文章并表示,未来协会将一如既往地助力行业自律与技术升维双轨并进,实现“优质优价”取代“劣币驱逐良币”,共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尽快挣脱内卷枷锁。
但不能忽略的是,除了企业盲目扩产,地方政府过度干预导致“僵尸产能”堆积,拖慢行业出清节奏也是内卷背后的核心推手。
6月29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评论文章——《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该文明确表示,“内卷”之下,竞争失去节制,市场机制受到扭曲,给高质量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主动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内卷式’竞争。
文章明确点名“地方政府”为光伏内卷推波助澜。“有部分地方政绩观错位的影响。有的地方盲目追风口、铺摊子、上项目,导致重复建设、产能增加;有的地方搞起“补贴竞赛”、打造“政策洼地”,制约了市场作用的有效发挥,导致资源错配;还有的地方对困难企业不当干预,造成低效产能、落后产能难以退出,加剧了恶性竞争。”
7月1日《求实》杂志刊发《深刻认识和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一文同样点出了政府的缺位越位行为:
“有的地方政绩考核机制不完善,导致政绩观、发展观错位,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增长而搞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恶性比拼招商引资政策等,妨碍资源要素高效流动;市场出清机制不健全,由于破产重整制度不完善,加上有的地方政府行政力量干预,导致一些本该淘汰的落后和过剩产能不能及时退出,部分企业“活不好、死不了”,影响了产业重组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正如兰小欢在《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一书中对光伏产业的分析:“若地方政府保护本地企业,哪怕是低效率的“僵尸企业”也要不断输血和挽救,做不到“劣汰”,竞争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导致资源的错配和浪费。
这是很多经济学家反对产业政策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我国地方政府有强烈的“大项目”偏好,会刺激企业扩张投资。企业一旦做大,就涉及就业、稳定和方方面面的利益,不容易破产重组。这在曾经的光伏巨头—江西赛维的破产重整案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中也指出“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完善市场出清机制,坚持依靠市场机制鼓励企业纵向整合与横向兼并,提高有关产业集中度,推动市场有效出清对光伏行业至关重要。
反内卷的必然代价:出清与退场
7月1日,安徽柯仕达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向江苏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法院申请对环宇光伏科技(常州)有限公司进行破产清算,又一名玩家在光伏行业洗牌中出局。
据《南华早报》统计,今年1–6月,中国光伏产业链已有50余家主体被递交破产申请,也有行业媒体统计,5月25日至6月25日,又有18家光伏企业破产离场,凸显价格战与产能过剩的压力。
资本市场的肃杀气息也在扩散,更多企业正排队申请重整或退市。浙江棒杰光伏板块逾期贷款超9.7亿元,*ST嘉寓、*ST沐邦、*ST旭蓝与*ST绿康等跨界者们的“光伏+”故事也画上句点。
聪明的企业如麦迪科技去年果断剥离光伏资产(出售绵阳炘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减负提效。7月2日发布的2025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净利润2,500–2,700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7,633.52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前有硅料收储挺价小作业,后又国内十大光伏玻璃厂商决定集体减产30%,行业和企业自律逐渐发挥实质性作用。
近日硅料协会发布报告称:本年度上半年陆续停产的企业达到4家,2024年以来停产企业数量累计达9家,长期亏损的重压之下,本周,市场积极信号叠加供需趋缓,推动多晶硅价格试探性理性上涨。
政策信号陆续释放,光伏板块迎来大涨,行业似乎看到了曙光。7月2日通威股份、亿晶光电、双良节能、凯盛新能、赛伍技术、福莱特、等近十只成分股封涨停板,大全能源涨幅超过15%,东方日升罗能源(688717.SH)股价涨超10%,爱旭股份、晶澳股价收涨超过7%。
这说明把无序“价格战”式的“内卷”拉回到创新驱动、价值竞争的正轨,才能真正迈向高质量发展。过剩产能退出、低价策略受限,头部企业将更依赖技术差异化和全球化市场,行业有望触底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