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自律控产成为行业共识,钢铁企业正从恶性竞争的泥沼中转身,在高端转型与绿色升级中寻找新出路。
今年上半年,中国钢铁行业交出了一份超出预期的答卷: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5月我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16.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27.2亿元实现大幅扭亏。
山东钢铁从连续两年亏损26亿元的困境中翻身,预计上半年利润总额达2.93亿元左右;友发集团盈利增幅最高达178.93%;三钢闽光净利润增加3.65亿元。
行业整体盈利回升背后,是一场静悄悄的“反内卷”之战。
01 盈利回升:行业走出低谷的亮眼数据
钢铁企业半年业绩预告密集披露,多家钢企实现盈利大幅增长或扭亏为盈。山东钢铁业绩预告显示,上半年利润总额2.93亿元左右,比上年同期增利约13.54亿元。在连续两年亏损26亿元的困境后,这份成绩单显得尤为珍贵。
更多企业加入盈利阵营。友发集团预计上半年盈利2.77亿元至3.07亿元,同比增长151.69%到178.93%;三钢闽光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3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65亿元。
行业整体指标转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5月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16.9亿元,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127.2亿元。进入6月后,行业利润依然保持较好态势,目前钢铁生产企业毛利普遍在100元/吨以上。
中原特钢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17%,完成年度目标的52.24%,利润完成年度预算目标,顺利实现“双过半”。这些数据共同描绘出钢铁行业上半年走出低谷的清晰轨迹。
02 三重驱动:利润改善背后的市场逻辑
原料成本下降成为行业盈利改善的首要推手。2025年上半年,铁矿石价格呈现“先涨后跌”走势,截至6月30日,62%澳粉指数报93.55美元/干吨,较年初下跌7.28%。
焦炭价格跌幅更为显著。焦炭价格指数跌幅达31.46%,低硫主焦煤下跌19.70%,而同期钢材价格跌幅仅在7%-9%之间。这种“降本大于降价”的市场格局,为钢铁企业创造了难得的利润空间。
供给端自律控产成为行业盈利改善的核心因素。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王颖生指出,1-5月粗钢产量同比下降1.7% 是行业实现盈利同比大幅增长的根本原因。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中国粗钢产量8654.5万吨,同比下降6.9%;1-5月累计粗钢产量43163.1万吨,同比下降1.7%。这种供给端的克制有效缓解了市场供需矛盾。
需求端呈现结构性亮点。虽然房地产用钢需求持续减弱,但汽车、船舶、家电等制造业用钢需求表现亮眼。出口市场更是成为重要支撑,1-5月钢材出口量达4846.9万吨,同比增长8.9%。
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9.3%,汽车出口达285万辆,为钢铁间接出口开辟了空间。
03 自律控产:行业“反内卷”的核心战略
尽管上半年盈利改善,但行业清醒认识到,单纯依靠成本红利不可持续。在2025“我的钢铁”年中大会上,与会专家一致强调“控产、自律”仍是钢铁行业未来发展的核心任务。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王颖生指出,钢铁行业已进入减量发展阶段,“依靠扩大规模摊薄成本的经营理念不符合行业发展需要,只会加重‘内卷式’恶性竞争”。
全联冶金商会秘书长贾银松呼吁以“自律维护钢铁行业生态,坚决抵制恶性竞争”。
企业层面正在积极践行这一战略。河南钢铁集团党委书记薄学斌在部署工作时强调:“摒弃低端低价恶性竞争,主动向科技要效益、向高端要市场”。
山东钢铁通过“强化算账经营”,上半年实现吨钢降本60元以上,购销差价较去年提升200元/吨以上。
自律控产正面临新的挑战。随着上半年钢铁行业生产毛利回升,钢企降产、控产的动力有所降低。目前钢厂暂未收到明确停限产的要求,只有部分钢企主动进行夏季检修临时降低产量。
行业专家警告,若放松产量控制,可能重回价格战泥潭。
04 钢企转型:高端化与绿色化的突围路径
面对行业变局,钢铁企业正通过高端化转型和绿色化改造开辟新赛道。
山东钢铁的经营变革颇具代表性。公司构建“公司—厂部—车间”三级成本管控体系,在日照基地和钢城基地分别实现吨钢成本降低约65元、80元。采购端推行“战略采购+公开竞价”模式,销售端则优化产品结构,紧盯高附加值产品比例。
中原特钢则通过技术创新抢占高端市场。该公司成功交付国内首套“70万吨EVA-LDPE装置用反应器中冷器”,并以高强度无磁钻铤助力我国首口万米探井创纪录。
贵州高峰自主研发的“超高温全液压随钻震击器”填补国内超耐高温井下工具技术空白。
乌兰察布市的铁合金产业转型成为绿色发展的典范。这个全国产量最大的铁合金生产地级市,年产值已突破800亿元。
吉铁铁合金公司每年利用近6亿立方米电炉尾气生产10万吨石墨电极和17.5万吨甲醇;佰特冶金将生产铁合金产生的24.5万吨尾渣转化为岩棉和矿棉,余气余热用于发电,仅此年产值就超1亿元。
内蒙古景蕾实业应用“直流矿热炉冶炼技术”,使单位电耗下降10%至15%,焦炭消耗减少10%左右。乌兰察布市通过“三个一批”和“五化改造”行动,淘汰152万吨落后产能,将铁合金企业数量由91家优化到58家。
05 挑战与前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战役
钢铁行业的复苏之路仍面临多重挑战。国际贸易环境风云变幻,美国可能在8月1日实施“对等关税”,可能造成整个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和重构。
上海钢联海外分析师张晨宇指出:“全球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加剧,尤其是美欧等地关税与技术壁垒的提升,对钢材出口形成一定挑战”。
国内需求结构变化带来持续压力。房地产行业对用钢需求的支撑持续减弱,而成本端红利正逐步消退。有山西煤炭贸易商透露,部分煤矿原煤价格已接近开采成本,下半年原材料价格进一步下跌的空间有限。
环保约束也在持续增强。超低碳排放改造面临边际效益递减问题,成本与环保的双重压力倒逼行业蜕变。面对这些挑战,行业专家普遍认为,严控产量、强化自律仍是钢铁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
上海钢联钢材首席分析师汪建华表示,7月1日相关会议明确要依法依规整治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下半年这些政策将助力钢铁行业控产执行。
河南钢铁集团已开始强化全链管理,明确绩效考评中特钢业务占比及利润贡献的权重,“通过刚性激励约束机制倒逼资源向高附加值产品集聚”。
钢铁行业的半年逆袭证明:当自律控产取代规模扩张,当高端转型战胜低价竞争,传统产业也能焕发新生。乌兰察布铁合金产业“脱黑向绿”实现800亿产值,山东钢铁吨钢降本60元以上,这些实践为行业指明了出路。
随着美国“对等关税”的阴影临近,这场“反内卷”之战已进入关键阶段。钢铁企业能否坚守自律共识,将决定行业能否穿越周期波动,在绿色低碳与高端智造的新航道上,驶向高质量发展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