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特别硬的砂轮(叫烧结类超硬砂轮)特别好使,因为它够硬、特别耐磨、用得久。不过,再好的东西用久了也会变钝或出问题。这时候,你可能就想:这砂轮还能不能修修接着用?这份指南就告诉你:
哪些砂轮值得修,哪些该扔掉?
如果要修,具体该怎么做?要注意啥?
一、 啥样的砂轮值得修?啥样的该换新?
值得修的砂轮:
磨得不均匀的砂轮: 砂轮表面有的地方磨得多,有的地方磨得少,坑坑洼洼的。这样磨出来的活儿表面质量就不好。这种修一修,磨平了就能接着用。
转起来乱晃的砂轮: 砂轮用久了或者操作不当,转起来不稳,会抖、会响。这种也得修,把它弄平衡了才行。
砂粒掉得厉害的砂轮: 砂轮表面那层磨东西的砂粒掉了很多,磨起来明显不给力了。这种修一修,重新补上砂粒还能用。
不值得修,该换新的砂轮:
只是轻微磨损的砂轮: 砂轮看着旧了点,但磨出来的活儿质量没问题,效率也还行。这种就别折腾了,接着用就行。
“骨架”坏了的砂轮: 砂轮里面那个金属(或别的材料)做的“骨架”(基体)要是裂了、变形了,那就算修了表面也没用,磨起来还是不行。这种直接换新的吧。
二、 新砂粒层怎么做?
修砂轮,关键是给它做个新的、能磨东西的表面层(磨料层):
准备材料:
挑合适的超硬砂粒(比如金刚石、立方氮化硼)。
选好能把砂粒粘在一起的“胶水”(结合剂,比如陶瓷的、金属的)。
准备好其他配料,比如填缝的、帮助混合的。
混合压紧:
把砂粒、“胶水”和其他配料按比例混匀。
把这堆混好的料倒进模具里,用力压紧实,压成需要的形状和厚度(这就是新的砂粒层毛坯)。
高温“烤”制(烧结):
把压好的砂粒层毛坯放进高温炉里“烤”。
高温下,“胶水”会融化并牢牢粘住砂粒。具体要多高温度、烤多久,得看你用的砂粒和“胶水”是哪种。
三、 旧砂轮“骨架”怎么处理?
修砂轮不光做新表面,旧的那个“骨架”(基体)也得收拾干净、弄结实:
洗干净、查毛病:
用专门的清洗剂把旧“骨架”上的油、灰都洗干净。
仔细检查“骨架”有没有裂、有没有变形。有毛病能修就修,修不了就只能换新的“骨架”了。
打磨表面:
把“骨架”要粘新砂粒层的地方打磨粗糙(比如用喷砂、砂纸磨)。这样新砂粒层粘上去才更牢。
校正位置:
用工具把旧“骨架”的形状和大小调整到位。
在“骨架”上标好位置,这样新砂粒层能粘得正、粘得准。
四、 新砂粒层和旧“骨架”怎么粘一起?
选好“胶水”(粘接剂):
根据砂粒层和“骨架”的材料,选一种粘得牢、耐高温、耐腐蚀的专用“胶水”。
涂“胶水”:
把“胶水”均匀地涂在旧“骨架”要粘接的地方,涂匀、别留气泡。
新砂粒层的背面也涂上一层“胶水”。
粘上、夹紧、晾干:
把涂好“胶水”的新砂粒层对准位置,紧紧贴在旧“骨架”上。
用专门的夹具把整个砂轮牢牢夹紧,防止粘的时候变形。
让夹紧的砂轮在合适的环境下晾着(固化),等“胶水”完全干透变硬,粘结实。
五、 修砂轮要特别注意啥?(注意事项)
盯紧每一步的温度、时间、压力: 无论是做新砂粒层、处理旧“骨架”还是粘接,温度多高、时间多久、压力多大,都要严格按要求来。这直接关系到修好的砂轮好不好用。
粘接必须严丝合缝: 粘的时候,新砂粒层和旧“骨架”必须贴得紧紧的,中间不能有空隙或气泡。这样砂轮才结实,磨起来才稳。
“胶水”要选对: 一定要根据砂轮的材料和它干活的环境(比如温度高低、有没有冷却液)来选合适的“胶水”,不然粘不牢或者用不久。
保持干净! 整个修砂轮的过程都要注意防尘、防油污。脏东西混进去,砂轮质量就差了。
修好也要常检查: 修好的砂轮不是一劳永逸,平时也要注意保养和检查,发现问题早点处理,这样才能用得久。
总结:修这种超硬砂轮是个技术活,每一步都要仔细小心,把好关。只要严格按照要求做好新砂粒层、处理好旧“骨架”、粘接结实,修好的砂轮就能恢复“战斗力”,磨得又快又稳,满足各种精细加工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