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第一砂轮厂是中国磨料磨具工业的第一家国有大型企业。沈阳第一砂轮厂的历史沿革较为复杂。
沈阳第一砂轮厂原址位于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南沙柳路21号。
具体简略概况如下:
1940年,日本侵占我国东北时,在沈阳苏家屯建立的满洲吴制砥所,作为其军事工业体系的一部分。满洲吴制砥所主要生产陶瓷砂轮,但技术落后,工厂规模小,设备简陋,,磨料全部依赖从日本和朝鲜进口。砂轮成型采用费时费料的泥浆浇注法和手捣成型法,烧成则使用倒焰式小窑,产品未经检验即出厂,每月只能生产10几吨直径400毫米以下的平型砂轮。
日本投降后,由国民党政府接收。先由国民党国民经济部东北区特派员办公室领导,改名为沈阳第二机器厂第四分厂,受国民党国民经济部东北区特派员办公室领导。
1946年10月,隶属于国民党资源委员会沈阳机器制造有限公司,改名沈阳机器厂第五所。
1947年6月,又更名为沈阳机器厂第四分厂。这一时期,工厂管理混乱,生产几乎停滞,设备残缺不全,工人流失严重。至1948年沈阳解放前,工厂已无人上班,处于瘫痪状态。
1948年11月8日,沈阳解放,东北人民政府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出军代表三人(王化民、杨景富、杨东阁)接管该厂,先后更名为沈阳第一机器厂六分厂、东北机械十三厂。
东北机械十三厂军代表通过宣传党的政策,走访老工人家庭,动员80余名员工回厂上班,并开展“献纳器材、公物还家”活动,7天内收集生产必需品700余件,为恢复生产创造条件。
1949年4月,人民政府又将日伪留下的一家丹东小砂轮厂(日本人建的“兴亚制砥所”)的人员和设备合并到该厂,进一步扩充了生产能力。
1949年,工厂就成功试制出黑色碳化硅,填补了我国磨料磨具行业的空白。
1949年12月,时任厂长高柱天提出试制SiC磨料的设想,并成功生产出黑色SiC磨料,为国产金刚砂开辟道路。
1951年2月,在东北科学院和大连科学研究所的鼎力支持下,工厂又相继试制出绿色碳化硅,以及利用单相电弧炉技术成功合成棕刚玉、白刚玉磨料。自此,工厂在自力更生的道路上不断壮大,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干部和工人群众的集体智慧和创造力,彻底改变了我国磨料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为我国砂轮工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厂为应对各项工业的高速发展需求,积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致力于新品种的研发。
1952年8月,与东北科学院大连科学研究所合作试制成功绿SiC。
1953年1月,东北机械十三厂上收,由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二工业管理局领导,重新定名为苏家屯砂轮厂。
1955年,根据第一机械工业部通知,苏家屯砂轮厂更名为441厂(郑州砂轮厂为402厂,山东金刚砂制造厂为453厂)。
1953-1957年间,工厂成为我国磨料磨具行业的技术培训基地,为兄弟厂家培训人员近900人。
1957年,按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二工业管理局通知,441厂恢复原名苏家屯砂轮厂(402厂恢复原名郑州砂轮厂,453厂改名张店砂轮厂)。
1958年,工厂就成功试制出67种新产品,这一显著成果赢得了沈阳市委的嘉奖。同时,工厂积极引进国外技术和经验。在此期间,苏联专家和法国专家曾三次莅临指导,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设意见,极大地推动了工厂的发展。在专家们的引领下,全厂职工齐心协力,又成功试验出树脂、橡胶结合剂砂轮,从而填补了我国有机磨具的产业空白。
1961年,机械工业部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将工厂上收,实行部和地方双重领导。
1962年,定名为第一砂轮厂,郑州砂轮厂改为第二砂轮厂。
1963年,贵州砂轮厂改为第三砂轮厂,张店砂轮厂改为第四砂轮厂。
1979年,与东北工学院合作研制成功同步概率筛。
1983年,工厂生产的陶瓷高厚度砂轮、磨豆制品砂轮等产品获国家银质奖。
1984年末,工厂占地面积广阔,拥有3个公司、10个分厂和32个职能科室,职工总数达到4,317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63人。其技术力量雄厚,工艺装备和检测手段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厂内配备了磨料冶炼和磨具成型机等专用设备1,481台,以及年产万吨以上磨料的冶炼倾倒炉和年产万吨以上磨具的各种成型液压机。磨料与磨具的年平均产量各为一万吨,生产范围广泛,从直径3毫米至1600毫米,厚度从0.5至600毫米不等。
产品畅销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服务于多个行业,如机械、冶金、轻纺、建筑和军工等,同时还有部分产品远销至亚洲、欧洲和美洲等多个国家。
工厂曾建有幼儿园、学校、医院、文化宫等设施,文化宫设近两千个座位,1978年开始对外开放,年均演出电影、戏剧300场以上。
1993年,一砂产品已占据国内市场的22%和东北市场的80%以上。
1996年,沈阳第一砂轮厂因无法承受市场经济和高科技时代的挑战,以及自身历史包袱等因素,申请破产。大部分厂区被开发为住宅用地。
2003年9月,沈阳第一砂轮厂关停,但其在中国磨料磨具工业史上的地位仍不可磨灭。
1996年07月16日,沈阳第一砂轮厂重新成立,位于沈阳市苏家屯区林盛镇四方台村,其经营范围包括磨料磨具、耐火材料制造等。但最终于2005年7月18日被吊销。
2005年,工厂被私企收购,现址位于于洪区。其旧址已变身为富城小区。工厂破产后,原第一砂轮厂的部分资源和技术得以延续。
沈阳达亿超硬材料制品有限公司是在其改制基础上组建的,专注于超硬材料制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沈阳大强砂轮有限责任公司则集中了原第一砂轮厂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专业生产橡胶无心磨床导轮、镜面磨砂轮等产品,技术处于国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