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磨料磨具网  | 免费注册
远发信息: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
手机资讯手机资讯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近20家整车企业跑步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

关键词 车企 , 人形机器人|2025-03-20 09:59:56|来源 财联社
摘要 AI赋能下,凭借日臻完备的产业链优势,整车企业正集体跑步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3月19日,梅赛德斯-奔驰在一份声明中宣布,将向Apptronik投资数千万欧元。“公司正在德国柏林数字...

        AI赋能下,凭借日臻完备的产业链优势,整车企业正集体跑步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

       3月19日,梅赛德斯-奔驰在一份声明中宣布,将向Apptronik投资数千万欧元。“公司正在德国柏林数字工厂园区使用AI和人形机器人,加速生产网络转型。”梅赛德斯-奔驰在声明中表示。

       此前一日,长安汽车披露,对人形机器人研发项目供应商公开寻源。据介绍,该项目旨在研发一款人形机器人,突破驱动、动态控制、多模态感知等核心技术,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推动机器人向高性能、低成本、高可靠性方向发展,构建完整技术生态链。去年11月,长安汽车表示,公司未来五年内计划投入超500亿,布局海陆空立体交通方案和人形机器人领域,2026年前推出长安飞行汽车产品,2027年前发布人形机器人产品。

       同在3月18日,在奇瑞汽车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上,奇瑞控股董事长尹同跃透露,奇瑞在守住智能化汽车这个根的同时,也在加速布局车载无人机、人形机器人、Robotaxi、飞行汽车等一系列新产业集群。其中,奇瑞墨甲机器人开发的人形机器人已在马来西亚“上岗”,“我们打算用它在4S店帮我们卖车。”尹同跃表示。

       “人形机器人的优势就在于高度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在总装车间和其他精细化操作领域应用潜力更大。”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车企布局机器人主要基于两大驱动力:其一,自动驾驶与人形机器人在感知、规划及控制技术上的高度同源,摄像头、激光雷达等零部件可复用;其二,汽车行业竞争加剧,车企需通过AI技术与制造能力挖掘第二增长曲线。例如,广汽计划将GoMate机器人用于生产线巡检,蔚来尝试机器人辅助质检,目标均指向提升效率与降低人工成本。“相比机器人初创公司,车企拥有前期自动驾驶算法和数据的积累,同时有完整的生产体系,因此在整机生产和代工方面有一定优势。”

       作为率先将自动驾驶技术与人形机器人领域相结合的小鹏汽车,小鹏AI机器人Iron已率先于去年年11月亮相。小鹏汽车助理总裁胡逸宁告诉记者,IRON已在小鹏汽车工厂投入使用,小鹏P7+汽车的部分组件便由Iron组装完成。

       今年“两会”期间,首次现身代表通道的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透露,小鹏Iron人形机器人已在广州工厂投入使用,并计划于2026年实现L3初阶能力的量产。“目前工业场景和消费场景已经有一些简单的机器人在商用,接下来汽车生产的场景会应用到大量人形机器人。”

       除已在生产端和销售端“上岗”的小鹏Iron、奇瑞墨甲机器人,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近20家主机厂或通过自研、或通过合作模式已经或即将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包括特斯拉、小米、吉利、广汽集团、蔚来汽车、理想汽车、零跑汽车、北汽蓝谷等;此外,有未经证实的市场消息称,比亚迪已启动人形机器人项目,内部代号为“尧舜禹”。

       “2025年将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的元年。”高盛研究报告预测,到2035年全球市场规模可能达到380亿至2050亿美元。何小鹏亦在3月18日小鹏汽车2024财报电话会上表示,具身人形机器人以及与汽车产业更深度的融合,将是小鹏汽车“三条增长曲线”之一。

       尽管汽车企业入局人形机器人有着一定的想象空间,但业内人士也指出了其中的挑战。“人形机器人从L2级跨越到L3级别非常难。”在何小鹏看来,大模型数据的积累,会成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一个门槛,其中涉及的研发投入和研发强度要远高于汽车产业。“人形机器人的数据门槛远高于汽车,两者都面临数据来源的挑战,汽车通过驾驶员日常行驶能自然产生海量数据,但人形机器人内部并没有人。”

       “对于汽车企业来说,如果研发能力强,自动驾驶技术做得好,溢出一些技术做人形机器人,这个是没问题的,但是如果自己的自动驾驶汽车还没做好就直接研发人形机器人,大概率是不会成功的。”前述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车企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不仅是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点,更是为了在未来的智能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磨料磨具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河南远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磨料磨具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磨料磨具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371-67667020
赞(0) 收藏(0)  分享到11
郑州玉发磨料集团有限公司